20090701

單車道到不了我要去的地方 Bike way going to nowhere


最近幾個場合牽涉到單車道的問題,或自行車道、腳踏車道都好。原是本著「站高山看馬相踢」的消極立場,單車正熱,到底和我沒有密切相關,正如洪川說的:「單車道到不了我要去的地方」。單車道的問題說過好多次了,看著新近提出的問題,還真是熱鍋炒冷飯。

不過,好像躲也躲不掉了,台北千里步道正在論戰單車道的根本爭議(紅白大對抗),我被列入紅隊(反對單車道)代表,發了一點感言:

啊哈,有趣!剛好昨天看到關於愛爾蘭獨立的電影(從中間看,不知片名),片中最後分裂的兩黨共同的敵人應該是英國,為了理念不同(電影中指涉其實是私慾)結果互相殘殺...

嘉文說的是,雖然我掛在紅隊,看到小朋友騎車上路,我也會覺得應該要有單車道比較好。應該不是反對單車道,而是單車道的用途、形式、做法應該要界定一下。如果是從馬路中縮減汽/機車道而改設的單車道,或是藉由城市更新的建設如捷運沿線、鐵路地下化而重劃出單車道,當然多多益善啊!這是共識吧!至於從人行道中、綠帶公園等無中生有的,各位大大自行判斷吧!

不過,還是分享一下紅隊的我的心情:
我是怪咖?還是只因為我是Heavy User?我到哪裡都想騎車,每天願意單車通勤的里程是單程20公里以內,如果超過20公里,可能就不會每天騎。難道我要去的地方一定有單車道?如果有,我騎在單車道上所花的時間與體力,和一般馬路相比差多少?

有沒有單車道跟我的關係比較小,我比較關心上一般馬路會不會有問題,例如時速超過15公里會不會被開罰單?在馬路上被駕駛惡意驅逐...?

如果每個人都實際上路一陣子,會不會更有共識?非常卑微的感想..


不過即使不想和白隊(認為廣建自行車道才能達成目標)正面交戰,因為他們是主流意見,不成比例,打不起來。而紅隊裡也沒有共識呢!

倉庫自行車學校要體檢高雄自行車道,我話多了點,沒有唱反調的意思,只是我還是會覺得:從期待自行車道到反對自行車道,是一段啟蒙的過程。真正的問題還沒出現,因為大家都還沒有通勤上路,騎車還只是休閒或運動。

最近有個新建自行車道的案例,可以拿來分享,那就是「澄清湖環湖自行車道」。澄清湖是高雄近郊熱門單車路線,尤其是晚上,很多人喜歡環湖繞一圈,到底是公部門想要服務鄉親還是其他什麼原因,近期就蓋了自行車道,有次經過,隨手照了相,寫了篇感想,把連結寄給高雄縣政府看,他們再轉給負責工程的鄉公所,然後自由時報記者想要報導,再去現場會勘...。過一陣子,我收到高雄縣政府的開會通知,要我列席該自行車道的改進會議。

果然事前擔心的發生了,因為自行車道的行進障礙如不平、路燈座突起、狹窄等問題,讓很多騎士不會騎在自行車道內,反而更在被限縮的一般車道上與其他車輛爭道,險象環生;而責屬單位則說明這是休閒用途的車道,不適合快速騎乘。即使如此,假日親子在裡面塞車時一樣有安全問題,況且大貝湖路出口端,車道就憑空消失了呢!(因為工程標案範圍之外的,他們不管)

有邊界、一定範圍的半封閉型自行車道,要多長、多寬才夠?平時沒人用,假日塞車,這是合理的嗎?不管什麼理由,無限增設自行車道,如果是限縮其他車輛的空間還可以接受(先進城市皆是如此),如果是用到行人、公園綠帶等其他的空間呢?

蓋了自行車「專用道」,那你為什麼還要騎在自行車道之外?!單車族是啞巴吃黃蓮,非單車族則認為單車族太超過。這是硬性區隔的「專用道」的根本爭議之一,不要等到爭議發生的時候才來檢討,這條環湖自行車道還聽說要拆掉呢!道路可以共享,畫線分道是有一些空間可跨越,彈性運用,彼此空間更大、更安全!

解決之道早就存在了,就是街道巷弄等一般道路,空間充裕、四通八達,如果少開車,多步行、搭大眾交通工具、騎單車,那更是方便愉悅,根本不須再擴建,甚至可以縮減路幅增加公園綠帶。馬路無論鋪面、動線、視線都很優越,都是很棒的自行車道,有問題的只是配置和其他用路人的心態。危險嗎?開車需要學習且有執照,騎車也可以經過學習且認證(學校系統可以做得到),具備一定程度的單車能力就可以上路,其危險性和任何交通工具都差不多。

至於車友說:「自行車道比較漂亮,有景點,騎起來比較舒服」,但請問自行車道之前有沒有路?可不可以用其他方式到達?我所體驗到最棒的騎乘經驗都不是在自行車道上,難怪洪川的「單車道到不了我要去的地方」我是再同意不過了,而且不僅只我...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你看的關於愛爾蘭獨立電影,可能是「吹動大麥的風」或是「豪情本色(Michael Collins)」,都是相當棒的電影。

至於紅白對抗,我要想清楚點才能回答這麼需要申論的題目。

嘉恬

JustMeKicking 提到...

Mart Ho捎來兩篇自行車道爭議的文章:
養干茶:公共運輸而非工程導向的交通建設

我見我思-為敦化單車道占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