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9

單車通勤畢業紀念10 Years After


金氏世界紀錄定義單車環球的里程至少是28,970公里(18,000英哩);而赤道一圈40,075公里。我光是在公司期間單車通勤就環遊世界一周以上了。

在2004年買了一輛學生14段變速中古車,利用減去法改成單速紳士車,從此變成我的通勤主力(當時因陳其邁先生喜歡,依這台車的設定生產了一批@K Dark Jazz)。這台老爵士原型車還健在,一直是我的通勤主力。浮力森林公司成立十年,我每天通勤路來回約20公里,一年365天算300天就好,腳好!我騎著它好遠好遠了…

公司推出dom Cargo貨卡車,我也買了台外變車架版自組,單純通勤之外,載東西更是犀利好用。離職前在IKEA買了3X3m的越南海草毯,想來想去,還是用Cargo載回家最方便。雖然離職後不再繼續這條通勤路,這兩台車仍然是我好用的工具,人生下半場,希望可以繼續「環遊世界」,命定迴路,還是遨遊萬里都好。最後一天騎車上班,以此為誌。

20171027

EcoMobility生態交通觀察與實證

一個月的時間在「EcoMobility生態交通全球盛典」*1展區,順便再做了符合這次盛典宗旨的高雄「綠色運具」實況調查。得到兩個互為矛盾的事實列在前,敘述在後:

【腳踏車還是城市中最生態、最便利、最快、最省錢的交通工具,沒有之一】
【普羅大眾還是對電動、自動、別人動有興趣,最好自己都不用動】
X-D

如圖(GoogleMap地圖),大會在高雄西邊,展覽及盛典論壇在駁二B3/B4倉庫,封街示範區在哈瑪星。配合盛典,高雄輕軌第一階段(深灰線)已經完工,還有捷運橘線西子灣站,以及部分公車,加上CBike、oBike、Vbike等有樁/無樁公共單車系統,是本區的大眾運輸設施。而大會聚焦的無人公車、電動公車只算示範階段。我家住在高雄東邊的鳳山赤山社區,是高雄大都會區的東西通勤兩極。以此為例,我利用上述交通選項紀錄我的通勤之路:

1. 單車A線(9.9K,耗時 36分,花費 0元)
最直覺的馬路選項,除了第一哩路出家門是長時間特化、熟到不用想都是這樣走小巷弄出門。接到五福路之後就一路紅綠燈穿過高雄市中心到達駁二B4展館。紅停會耗掉不少時間,平均單程36分鐘可達。自備單車不用花錢,騎Cbike超過30分鐘是5元;oBike每15分鐘2元,因效率不好,會花更多時間,單趟可能要8元以上。說真的像oBike這種無樁單車造價低、效率差,真的只適合第一哩或最後ㄧ哩路的「短程出行」,不適合跨市區騎乘。
2. 單車B線(10.7K,耗時 34分,花費 0元)
如果覺得紅停太耗時,我另有騎後街小巷的B計畫,基本上就是沿著台鐵沿線的便道,雖然有些曲折、距離會拉長,幾乎不用紅停,即使多了快1公里,卻更省時。單車熟客都可以自己規劃、實證出一條最省時的路線。這條線將來鐵路地下化後會變成綠帶,先前是有自行車道的規劃,最後會如何呈現還不知道?

3. 公車+捷運紅/橘線(13.7K,耗時 55分,花費 38元*2)
我家這邊是捷運完成後很久才有接駁公車,班次較多的是紅33線公車接捷運紅線凹子底站,然後到美麗島站再轉橘線到西子灣站。這是從我家到B4展場全程大眾交通工具且走路最近的方式,全程耗時55分鐘,包含從西子灣站走路約4分鐘。但這不算等公車時間(有App可以利用),且接駁順利,如果剛好錯過捷運班次,可能還要多加10分鐘。來回需要76元是個大問題,在高雄這筆交通費算很貴,花錢卻更耗時,我只能偶一為之啊!

4. 公車+捷運橘線(12K,耗時 40分,花費 38元)
公車+捷運還有另一個選項,搭橘7接駁公車到衛武營站搭捷運橘線到西子灣站。時間可以稍微省一點,但價格一樣,最大問題是橘線班次極少。利用App出門可以搭配早上稍微密集一點的班次,回程則選擇很少。另外的選項就是使用oBike接駁,這是無樁單車的擅場,短程出行。只是無樁單車有它的問題*3,是我不得已的選項。我也可以騎自己的單車到捷運站,鎖車再花錢搭捷運,乾脆直接騎到展館!

5. 公車+捷運+輕軌(20K,耗時 80分,花費 45元)
高雄輕軌因路線設計*4,不會是我通勤選項,刻意來搭乘作比較。前段搭橘7+捷運橘線就和前項一樣,到美麗島站轉搭捷運紅線往南到凱旋站換搭輕軌,再花22分鐘從前鎮之星站到駁二蓬萊站,總計需要驚人的80分鐘。而花費45元中輕軌單趟約10元(原票價30元,持一卡通等初期大優惠)。搭輕軌飽覽高雄灣區未來景觀,一定非常吸引觀光客,但這樣的通勤組合不會是every day。

6. 公車(11K,耗時 71分,花費24元)
從我家也可以全都搭公車,出門一樣橘7線,不然走遠一點搭橘10線,到建軍站(捷運衛武營站)換50線公車。路線雖然也是直達,但上下車的乘客多,兩趟來回平均花了71分鐘。其中回程剛好是巔峰時間,路上滿滿是車潮,單趟要78分鐘,其中50線從西子灣站到建軍站就花了48分鐘,騎車早就回家洗好澡了。至於費用,目前看起來是不分路線,8公里以下算一段12元,8公里以上算兩段,單日第三段以後免費。這個例子來回24元,算比較親民的。

機車X
機車呢?我沒有實際去算在這邊騎機車要花多少錢,但抓個網路資料*5,得到一個數字:騎機車耗油每公里0.6元以上。這個案例通勤距離以10公里算,單趟約6元。的確便宜,但還有一些隱性成本,先不算機車價格與保養維修(單車在這邊也沒算),還要加一個X。

這個X是多少?應該是很少,所以哈瑪星居民對於要封街一個月(禁機動車輛)、政府幫你省這個X都反對,顯然這個價值應該遠不如騎機車的方便性;但也可能很巨大,市政府從前期參與、交通局傾全力主辦、不斷地宣導「2017生態交通全球盛典在高雄」,就為了把哈瑪星封街一個月禁騎機車?!空污*6、生活品質、交通安全…等問題,快或慢,都是要解決。這個X是大家都要付的,就算政府付,也是大家的錢。

生態交通現場
EcoMobility怎麼來的?我覺得直譯「生態交通」反而比較籠統,即「綠色運輸」。高雄市為何要主辦這個兩年一次、都在非歐美國家舉辦的盛典?經海哥一提*7,覺得就是國際能見度,高雄市府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的一環。至於能不能藉該盛典而改善高雄交通狀況、往宜居城市大步邁進?從生態交通會前會、到大會閉幕,幾位首長、潛力委員的發言,只能說主事者都不樂觀了,有行禮如儀的感覺,也難怪自動棄守哈瑪星封街示範區(國內外的封街案例其實是對當地有利的)。

而在整個大會的展出與焦點,從無人公車、電動公車、各種兩輪的、四輪的電種車、電動運動器材...,動態、靜態地展示、試乘。有朋友點出:「就是電動車展啊!」,現場也的確是電動、自動的產品最受歡迎。但生態交通等同電動車交通?就提個例子:大會有個「Mayors Ride市長遊騎」活動,邀請高雄市長/副市長,以及與會的各國市長、嘉賓,從駁二倉庫遊街到哈瑪星代天宮,從廟堂進入市井,全場90%以上還是要利用腳踏車等人力交通工具。要Eco、要Mobility,要節能、要減碳...,腳踏車還是勝出,沒有之一!

肯定高雄市府朝向宜居城市的方向與所做的努力,花錢辦這樣的國際活動是必要的投資。但如果還是有著「高雄太熱」、「機車太多」、「國情不同」…等等自我設限,而放掉生態交通的王牌:腳踏車,那就只是一次性消費的國際大拜拜!

*1 EcoMobility生態交通全球盛典→連結
*2 這邊提到的價格不是絕對,使用一卡通有折扣,加上相互轉乘優惠不一,算到我都有點花。
*3 我的oBike功課→連結
*4 輕軌圍城?→連結
*5 網路隨便抓了5台最省油的機車平均其市區油耗→連結
*6 站出來反空污之前→連結
*7 高雄鳥會海哥(林昆海)提到:生態交通的推展單位ICLEI不只是辦這個活動,全球永續/生態相關議題都有涉獵,高雄市藉由加入這個組織去參與國際事務,有時候比國家(中華民國在台北you know)可以涉入的層級更高。

20171026

我的oBike功課


我的oBike功課做完了,找了些資訊、經過網交、三天體驗、上節目再談,感想整理如下:

1. 三天體驗完退了押金,oBike拜拜!個人最主要理由:Eat local, buy local,它不是地方經濟,金流出台。我人生下半場要當鐵公雞、毛 不給跨國肥貓拔。

2.「共享單車」有理想性嗎?那可能只存在像阿彬(花蓮丰單車老闆)在東華大學搞「單車合作社」,或是ofo前身那些北大學生把舊單車整理之後在校園流通共享。現在無論oBike,還是始作俑者Mobike(小紅)、ofo(小黃)...,都是大錢砸、大量產、大量投,規模大到不會倒(會倒的都是因為不夠大),大到無法控制,這種商業模式還真是只有此刻高度資本化的共產中國才誕生的出來,還可輸出...

3. oBike這種共享單車是方便,但我們到底要多方便?像塑膠袋那樣方便?這些大量生產的車,成本壓到極低,連維修整理都顯得多此一舉,用的人也不會愛惜,年限短,甚至還堪用就被拋棄了。買台自己的,找附近車店維修整理,可以用很久很久,才是更經濟而方便的交通選項。

4. 藉oBike來檢視我們的單車友善度也不錯。事實是無論你投入多少資源在蓋自行車道,也遠遠不及「一夜之間」遍地開花的oBike。如果腳踏車真是最後一哩路靈丹,那政府應該要跟上的不是停車位或蓋自行車道而已吧!

5. oBike顯示的地點是你還車的手機位置(沒開機也可以還,但那台車就會顯示在你最近一次開機的點)。如果多想一點,Big Boss不就可以掌握你的動態或其他個資?

更新補充:
*1 oBike順應民意,已經暫時不收押金了。這也表示他們在台灣的推展不理想,前景堪慮。
*2 越來越多家中國無樁公共單車公司倒閉了。起碼有悟空單車、3Vbike、町町單車三家
*3 目前不能運作的oBike比例越來越高,有些是太陽能/電池、或藍牙連線問題而掃瞄無法解鎖;有些則是煞車失效,跟其造價有很大關係。
*5 有些朋友的意見是:「這部分想太多,臉書打個卡就暴露行蹤了啊!」。事實上連各地方政府都非常想取得這份資料,無樁單車業者的確掌握著相當珍貴的資訊。

20171024

輕軌圍城?

沒有反對輕軌,無電纜的系統更是大加分,只是高雄輕軌目前的路線不妥!

左圖是和高雄同類型的法國蒙特里埃輕軌,放射狀連接到副都心,三條主要輕軌交會點即是火車站,長途旅次在這邊可以接駁擴散出去。路線大部份利用既有道路,實際取代一些機動車流;

而高雄輕軌大部分利用台鐵臨港線,這些原本被逐漸棄用、干擾平面車流的舊環線。把市中心圍起來、切斷東西南北的平面幹道車流,複雜化每個平交道的號誌系統,所有路面其他交通方式都受限,包括「生態交通」的腳踏車...。而且通勤效用甚低,哪裡都去不了,只有觀光用途。希望只是階段性的試辦,而將來要回到馬路、向外擴散出去才對啊!

20171018

當高雄小綠躺在墳場時台北慶祝公共單車首善


分享台北YouBike成績單的同時,也來對照一下高雄CityBike的現況…。台北在慶祝有300站8000輛冠全國;高雄目前有187站2400輛(第三代車款「小藍波」預計數量),也許這也不是輸太多,路上還是很多人使用。但是無意間在左營看到這個小綠墳場(註*),還是嚇一跳!

曾經,當我在笑台北公共自行車還在信義區試辦時候的小家子氣,2009年高雄的第一代三速小綠就已經有1500輛了,最多也曾經到達4500輛,當時的確是台灣第一!

然後因為高捷技術阻擋(不讓其在捷運範圍內設立車站),推展窒礙,創建的統立集團退出,改由高捷接手。高捷接手後一改不合作態度,捷運範圍內也開始設立租車站,也添加了沒有變速的第二代小綠,號稱多達5000輛。而第一代小綠並沒有全部交接給高捷,不知道多少比例的第一代小綠就流落其他縣市街頭,例如我們在竹山就看過高雄小綠…。2015年起更換為第三代小藍波,曾經也與小綠並用,但這批二代小綠有到不堪用的地步、而須全部送進墳場?不會太浪費了嗎?

高雄錯失成為公共單車首善的契機了!各單位不能協力,充滿算計、輕忽與便宜行事,例如難用的租借系統!(這點真的要誇一下不計成本而全心投入的捷安特公司)這批小綠象徵著什麼?

*經熱心的蘋果日報記者朋友諮詢高雄市環保局,他們回覆如下:
「本局已於104年10月完成腳踏車汰舊換新作業,汰舊公共腳踏車計2,749輛,其中堪用車輛約1,981輛,汰換之舊式車輛均存放於左營清潔隊停車場,將先行撥補供公務機關、學校及各里社區巡守使用,目前需求單位總共878輛,預計於本(5)月20起陸續移撥予需求單位,餘車輛(共計1,103輛)將移置高雄捷運公司北機場,留作支援2017生態交通全球盛典使用及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