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9

77宣言之 59+8+6+4

77=59+8+6+4

BBC票選自1800年以來人類最佳發明中,我把前十大發明中的「腳踏車」(59)與電腦相關的「電晶體」(8)、「電腦」(6)、「網路」(4)加起來就是77。如此沒有理由地得到一個無謂的數字!

所有的「昨非」一定得到「今是」,反過來也無妨。必然與不必然,得到這個境遇。營火必有餘燼之時,不過,現在火正...

(間隔、間隔,從耳機正聽到甜梅號的《南方蝶道》,真是「謝謝你提醒我」)

現在火正旺,熱鬧的營火晚會就要開始,小關山登頂前夕,時光是可以一再倒流的...

我們--手舞閃電*,足蹈風火輪

【關於搖滾、騎車與一本書】
起於哺草會的分享搖滾樂專題,我是硬要把騎車兜在一起。整理過程中因為《PC迷幻紀事》這本書而豐富了內容,並提供一些原本隱而未現的觀點,這也是個人閱讀經驗中的一個特例,如此電光石火,如此現學現賣。

【關於非0即1的破格】
《PC迷幻紀事》何以如此看重LSD迷幻效用,我的感覺是:
要以程式來建構真實世界,或流變不居的需求以及匪夷所思的人性,需要的往往不是邏輯,而是想像力,偶而的靈光乍現。這也是AI人工智慧無法成功運作的原因,再快的運算(目前)仍趕不上大腦一念之間或反射動作。迷幻是用來模糊0與1之間的界線,跳脫邏輯思考。不過這不是唯一文明的體現,數理邏輯之外,有很多文化系統並不存在這種失調,LSD是不必然的猛藥。

【關於熱情與期許】
所有的偏執與急切,我是要說抱歉的。一個人OK,團體行不行?所以我會說出:「有這文明精華的加持,是個鼓勵也是期許,我們的類比騎乘(真實)與數位再現(虛擬),在享受中可以有很多作為」,不切實際,是吧?我知道之後會有餘燼與死灰,但是火還是要燒的...

77是個虛擬的部落,充滿偏執與急切的投射,在日常生活中不存在。在哪裡?


*「手舞閃電」來自《PC迷幻紀事》中,恩格保那場驚世駭俗的簡報,滑鼠第一次面世,預告了圖形界面(讓非電腦工程師也可親近電腦)與電腦作為個人輔助工具的時代的來臨。手舞閃電用以形容台下人目睹此情此景的震撼。

77宣言之 Hippie


「史都華·布蘭德(Steward Brand)曾在《感謝嬉皮 We Owe It All to the Hippies》一文中寫到:『反主流文化對單一威權的蔑視,不但是分散式網際網路概念來由,更孕育了整個個人電腦革命。』」—PC迷幻紀事

Hippie嬉皮,有人曾說我有嬉皮性格,我心裡想:「哪有?我根本就來不及活在那個時代」。美國電視或電影中如果有提到嬉皮,都免不了嘲虐一番,假惺惺的道長仙姑!對於嬉皮的印象不外乎反戰、反文化、崇尚自然、迷幻藥與搖滾樂、濫交...,而且,我心裡有個感覺,那是失敗的社會實驗,純粹浪漫過頭,因為嬉皮今安在?

誠品好讀近期有嬉皮專題,要一個不懂嬉皮的女星打扮成嬉皮模樣當封面;還有個歌星說要舉辦嬉皮演唱會,要求自己和觀眾都打扮成嬉皮...,嬉「皮」又流行了耶!

不在當時的時空環境,那也只是看起來像而已。怪鴨趕流行借了《嬉皮與喇嘛的孩子》回來給我看,裡面不是在講嬉皮或喇嘛,就一個精彩的真人故事。即使回到嬉皮的六○年代,拿著「全地球目錄」就出發去尋找烏托邦,在歐洲流浪的半路生下兩人愛的結晶,母親出家,父親崩潰發瘋,在喇嘛照養下長大,再回到父母離開的美國,無疑是對嬉皮最大的反叛。嬉皮沒有找出什麼解答,嬉皮早已消失不見。

舊金山是還有一條嬉皮街,有一些標新立異的商店,水煙館、二手衣店,在那邊出入的除了一般遊客,看起多是龐克而非嬉皮,早說過,嬉皮不在了....

如果那是牽扯百千萬人的運動、一個時代潮流,那就不會消失不見。看看查巴達反全球化、美濃反水庫...,聽聽那個搖滾活化石Patti Smith交工唱歌,還有臨界量...。現在的綠生活潮流,節源、永續、回收、公平交易、有機、當地食材、農民市集、綠建築、無污染....,如果是當時的嬉皮,也一定會擁抱的(Hugg)。

騎單車的不見得是嬉皮,是嬉皮一定騎單車的。

20071118

77宣言之 Dormouse Said

搖滾樂有一個支派叫“Acid Rock”,國內大部分都翻為「酸性搖滾」,不過這是字譯,正確的翻法應該是「迷幻搖滾」,也就是“Psychedelic Rock"。因為在特定族群中Acid指的就是LSD(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一種從菌類提煉出來的半合成迷幻藥,會擴張、扭曲人的感官、情緒、記憶及時間觀(另可參考「小小神經科學」的中文網站資料)。

在五○年代的美國,有些機構、學術團體或官方單位用LSD進行控制性、嚴肅的人體實驗,參與的大都是社會菁英,有些宛若靈修課程,直到六○年代中民間被禁止所有的LSD體驗為止,從此LSD即是負面的毒品中屬於不會上癮的一種。關於LSD的爭議就不再提,它對於某些特定族群的作用也難以憑斷,不過嬉痞年代的搖滾音樂圈卻有其顯著影響,就如迷幻搖滾。而「PC迷幻紀事」,除了刊載引人入勝的個人電腦(PC, Personal Computer)源起,還把LSD的作用交織在書中,作者推崇的個人電腦三大啟迪人物中,就有一位是LSD推廣祭師,這是不是駭人聽聞啊?

《PC迷幻紀事 What Dormouse Said》
作者:John Markoff
譯者:查修傑
大塊文化出版

該書基本上按照時間順序來介紹,不過Steve Jobs從全錄實驗室帶走圖形化界面之概念而奠立個人電腦里程碑等大家比較熟悉的事件,作者只在前言中交代,作者要講述的是更早之前的,好比星際大戰前傳...。當時,晶圓矽晶片的製程已經被提出,某些人已經意識到電算機(當時還不叫電腦)不只可以做些數學運算的事,在國家支助下開始發展研究電腦的應用,當時有兩派意見,一派是把電腦當作是人工智慧,將來可以取代甚至超越人腦(機械論);另一派則是把電腦當作人的輔助工具,稱為「增益計畫」(人本論)。從後來的發展可知後者的概念促成個人電腦的發展與現今的使用習慣,人工智慧只存在在科幻小說與電影的想像中,儘管很多科學家也還未放棄。不過當此兩派完成階段性任務,兩者的精髓與人才部份流到全錄成立的「奧圖電腦實驗室」,所有現今圖形化界面、網際網路與筆記型電腦概念都於此成形,隨著CPU「摩爾定律 Moore's Law」的發展,也做出了成品「奧圖1號」電腦,看似未來一片光明。

不過,你知道故事不是這樣發展下去的,個人電腦產業的關鍵突破從來不是當時掌握豐富資源的大企業(指概念或應用而非研發),例如IBM、Digital、HP...都有機會宰制或延續整個電腦產業,不過都在決策過程誤判情勢而錯失良機。最鮮明的例子莫過於全錄,「奧圖電腦實驗室」當時把成果展現給大老闆看,他有印象的居然是「沒看過有男人打字那麼快的」,拱手將成果讓給蘋果或將來發展網路瀏覽器的Netscape網景,乃至於豐收的微軟。想知這其間的來龍去脈與不為人知的關鍵,真的要看一下這本書,而且作者人本的關注超過科技,讀來一點都不生硬。

其他書介:
大塊文化
誠品書介

20071114

77宣言之 MTB Destiny

去年的美國行,趁機進行個人的MTB朝聖之旅,住在加州Santa Clara的James家時,抽空進行一趟短程單車遊,James推薦我到附近的Saratoga看看。這是一個加州矽谷通往太平洋岸Santa Cruz的過路歷史小鎮,沿路有一些氣氛不錯的咖啡餐廳,不是那種花很多錢裝潢的品味餐廳,大多是田園風格的雅緻小店。當時還在想,這個名不見經傳(恕我見識淺薄)的小城還蠻值得來逛的,不過如果專程飛來美國玩,這一定不會是必到的行程。

到舊金山之前,我就在James家附近騎車繞著玩,並且找到兩條登山車路線,下山時繞得比較遠,經過一些豪華宅院,天氣爽朗,照片拍起來飽和度極高。我突然有個奇怪的感覺,我覺得生氣,為何美國地大物博,環境如此良好?!先天條件就高人一等。接著經過一條街道,兩邊是蘋果電腦的標誌,哇!一個愛啃蘋果的人無意間來到蘋果大本營。

到登山車發源地的Marin之前待在舊金山,我喜歡這個城市,有地勢、有海灣、有人味...。中國城比鄰義大利區,一條街騎下來可以體會兩三種文化風情;要是體力過剩,電報山附近有許多坡度就像十八王公廟的街道可以挑戰。開著租來的Cruser經過金門大橋,愛鑽小路的偏好讓我順勢下公路進海灣,這裡就是聞名的Sausalito,一些登山車大佬就住在這裡。開著車子很難逛,就隨便停在一個附有餐飲的停車場,徒步逛逛拍照。灣邊千奇百怪的船屋吸引我的注意,我知道住這裡的都很有錢,但懷疑小小的船屋比得上庭院毫宅嗎?後來才知道,船屋早期是嬉痞的住所,現在應該有點雅痞品味。

我是執意要進行MTB朝聖之旅,但是行程所經之地並非事先規劃好,最近讀「PC迷幻紀事」才驚覺,我MTB朝聖之旅走過的地方,竟與個人電腦草創時期的地盤重疊....

MTB為何誕生在加州灣區?個人電腦又為何誕生在加州矽谷?難道只是因為氣候好?嬉痞空靈勝地的太平洋岸大蘇爾等地就在附近難道只是巧合?

20071113

77宣言之 Like a Rolling Stone

Bob Dylan 2006年8月發表最新專輯--磨登時代Modern Times,雙雙站上專輯銷售以及iTunes下載率冠軍寶座,以65歲高齡成為史上最老的銷售冠軍。本張專輯仍然傳達一貫的反戰思想,也許是911陰影、美國出兵伊拉克與中東危機刺激人心,或者是長年宰制排行的黑人Rap熱潮消退,所以大家才紛紛給予這搖滾活化石(last man standing)一個關愛......

我在iTunes上試聽一下,並沒有產生火花,這也許和Bob Dylan的音樂類型有關,如果不明白歌詞,很難第一次就有印象,就跟喝白開水沒啥兩樣。早期的Bob Dylan寫過很多好歌,但都是由別人來唱紅,例如知名度最高的「隨風而逝Gone with the wind」是由Peter, Paul and Mary(彼得、保羅與瑪莉)唱到全世界各角落。還有像Television與Guns 'n' Roses翻唱的"Knoking on heaven's door"、Souxie & Banshees改編的"This wheel's on fire"都比原曲要悅耳得多,原曲如嚼臘。不過Bob Dylan隻身一個人就改變人們認為搖滾樂膚淺的印象,即使已經闖蕩樂壇半世紀,鮮少有人可及。

這張冠軍專輯,iTunes上有不少評論,雖然有人認為這位活化石該入土了,別再出來賣弄啦!但大多數人都認為Bob Dylan老罔老嘛是擱ㄟ哺土豆,詞一樣詩意盎然,歌曲則耐聽有味,其中一篇評論是:
「那些堅持這張專輯一點也不具有啟發性的人,他們追求的是Bob Dylan不再追求的,而Bob Dylan早就沒有需要證明什麼....」
"Those who insist that this album is 'uninspired' are looking for something else, I think, something Dylan ceased to do years ago. Bob has nothing else to prove...."--Ramblin' Seminarian

那麼全盛時期的民謠搖滾詩人是什麼模樣?滾石Rolling Stone音樂雜誌曾經在2004年列了一張史上500大好歌清單,名列第一的就是Bob Dylan1965年發行的Highway 61 Revisited中的Like A Rolling Stone。雖然,因為同名的關係,Rolling Stone有自我廣告之嫌,這首呈現「搖擺沒有落魄時久」的現世搖滾曲還是好聽得不得了(我已不知如何來形容),每當心情低落之時,這首歌總是給我力量,特別是那一句「當你一無所有,你就一無所失 When you got nothing, you got nothing to lose」...



套用原曲的版本

Like a Rolling Stone

Once upon a time you dressed so fine
You threw the bums a dime in your prime, didn't you?
People'd call, say, "Beware doll, you're bound to fall"
You thought they were all kiddin' you
You used to laugh about
Everybody that was hangin' out
Now you don't talk so loud
Now you don't seem so proud
About having to be scrounging for your next meal.

How does it feel
How does it feel
To be without a home
Like a complete unknown
Like a rolling stone?

You've gone to the finest school all right, Miss Lonely
But you know you only used to get juiced in it
And nobody has ever taught you how to live on the street
And now you find out you're gonna have to get used to it
You said you'd never compromise
With the mystery tramp, but now you realize
He's not selling any alibis
As you stare into the vacuum of his eyes
And ask him do you want to make a deal?

How does it feel
How does it feel
To be on your own
With no direction home
Like a complete unknown
Like a rolling stone?

You never turned around to see the frowns on the jugglers and the clowns
When they all come down and did tricks for you
You never understood that it ain't no good
You shouldn't let other people get your kicks for you
You used to ride on the chrome horse with your diplomat
Who carried on his shoulder a Siamese cat
Ain't it hard when you discover that
He really wasn't where it's at
After he took from you everything he could steal.

How does it feel
How does it feel
To be on your own
With no direction home
Like a complete unknown
Like a rolling stone?

Princess on the steeple and all the pretty people
They're drinkin', thinkin' that they got it made
Exchanging all kinds of precious gifts and things
But you'd better lift your diamond ring, you'd better pawn it babe
You used to be so amused
At Napoleon in rags and the language that he used
Go to him now, he calls you, you can't refuse
When you got nothing, you got nothing to lose
You're invisible now, you got no secrets to conceal.

How does it feel
How does it feel
To be on your own
With no direction home
Like a complete unknown
Like a rolling stone?

20071112

77宣言之 I'm a mac

約是1985年,左中讀到留級,重上的高一課程開始有「計算機概論」。即使搞不懂10進位好好的為什麼要學2進位?但對於要脫鞋到電腦教室玩AppleⅡ還是十分興奮,學著「培基BASIC」程式語言感覺真是酷斃了:

10 HOME
20 FOR K=1 TO 10 STEP 2
30 PRINT K
40 NEXT K
50 END

Save之後,按Run指令就會驅使印表機印出:
1
3
5
7
9
(有錯莫怪,全憑記憶)

當時我的數學仍是無可救藥,但是計算機概論卻拿高分,老師甚至鼓勵我去參加BASIC程式設計比賽,記得那一次參加的比賽是在雄中舉行。由於數學基礎薄弱,當下看著考卷發呆,幾乎交了白卷。不甘心之餘把試題拿回家,不久就一一解出,其中一題是:

「試著模仿酒醉的人在一條10步的距離的橋上進兩步退一步的情形....」

「計算機概論」結束之後不能再到電腦教室玩AppleⅡ,同學中有人家裡買了所謂的PC,去了他家幾次,裝了MS-DOS(Windows前身)的PC電腦讓我碰到了障礙,為什麼不能一開始就在BASIC環境裡?而且即使在BASIC程式中好像語法也有些差異,也因為那是到別人家裡玩當時還算奢侈品的電腦,總是不方便,我放棄了玩電腦。這是我最早的電腦體驗。

再度接觸電腦已經接近10年後,大三開始上選修的電腦繪圖,可以以小組的形態去玩天價的Mac Power PC(即是有著圖形化界面、Photoshop、Illustrator設計軟體的蘋果Apple電腦工作環境),即使當時普遍存有質疑數位影像設計的聲音,還是覺得:哇,酷斃了!

畢業之後參與串門出版的數位化過程。老闆對於電腦完全不通,員工對於電腦也是一知半解,只是用來作文書處理,PC(如無特別指明,通常就是裝著微軟Windows的個人電腦)是比較普遍的電腦。在我的建議與台南配合印刷廠的背書下,公司先後買了Mac Power PC 6500及8500以及周邊掃描機、印表機等,大家在做中學,出版了串門第一本數位化出版品—《高雄縣豐富之旅》。

說也奇怪,第一次接觸以及後續應用都是從蘋果Apple電腦開始,我也從頭到尾都是個Mac User,只是因為有緣嗎?我間隔的那10年,PC已經很普遍,網際網路正要風行。如果以市佔率以及誰錢賺得多,微軟的大頭家Bill Gates是大贏家,而Bill Gates原來只是Steve Jobs(蘋果Apple電腦開創者)的配合廠商而已,有很多書籍及一部電影繪聲繪影地傳述兩人之間的恩怨。電影叫「矽谷海盜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台驛「微軟英雄」,明顯地贏王敗寇,但是這個「王」在片中實在不光彩。

為什麼我不用PC而是Mac?即使在台灣微軟獨大,Mac使用者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很多人根本不曉得除了Windows還有其他系統。最近,我有了解答,那是因為Steve Jobs曾經是個嬉皮憤青,而Bill Gates從來一點都不嬉皮,也不聽搖滾。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P.S.「77宣言」系列篇章為「長鬃山羊單車俱樂部」哺草會之專題分享,從一個單車社團的讀書會心得分享開始。原本Po在已沒辦法更新的前個人部落格,現在重新把它們整理出來,也正式向過去的我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