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而喵到對岸節目介紹梁思成,內容中提到--斯坦因Clarence Stein是美國郊區住宅規劃先驅,我馬上聯想:「都會擴張Urban Sprawl」的始作俑者…
梁思成歷經清末、民初、抗戰、民國到中共,一手打造中國的建築教育體系。他看起來是專注的學者,對於政治沒有意見,但最後仍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清算,抑鬱而終。他雖然可以設計完全西式的現代建築(參與紐約聯合國總部規劃),但最著力的還是中國傳統建築的論述與保存。他1936-47在美國期間與斯坦因交好,正值二戰前後,美國想要擺脫歐洲因地理限制的集居都會型態,向郊區發展的分散都會規劃萌芽,其關鍵就在於汽車的普及。
如首圖來源的Public Health Grand Rounds這個隸屬「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網站,這種郊區散居的生活形態,對身心健康都有害。以當時時空背景,「都會擴張」似乎理所當然,美國有豐富資源及廣大國土。但是沒有料到,有朝一日會全球暖化、海裡的魚會被吃光、石油會枯竭、肥胖與健康、空氣污染、塞車、托辣斯壟斷…等迫切危機,美國夢的未竟烏托邦。
台中市說要禁摩,民眾一片罵聲,除了沒看清在「指定區域」且是2021年施行的內容,還有政府被罵成習慣的現象外,機車使用族群的「人民有選擇交通工具的自由」意見;還有人站在機車使用與弱勢族群的面向...。我是覺得反應過度了!如果沒有配套措施就斷然施行當然是行不通(我們又不是中國說幹就幹),台中市政府為何甘冒罵名而推這個政策?(當然有可能就此無疾而終)
機車肇事率,有的新聞說車禍肇事死亡機車占一半,但也有機車肇事率比汽車低的說法。以我每天在街頭騎車所見,倒在街上的機車騎士真的佔大部份。讓人民不得不冒險騎機車上路,也是政府該承擔的責任,所以我認為該給台中市政府一些肯定。但禁摩的配套措施也應該一併提出,不要再犯以為單車道蓋了就會人人上路騎車的錯誤。
兩邊人馬把汽車或電動機車拉來墊背,質疑大眾運輸的成本問題也不夠理性,鮮少提到單車為替代選項,後者可能是關鍵耶!張學孔老師在《綠色交通—慢活.友善.永續》書中提到,雖然人民可以自由選擇,但是機車的外部成本一直被低估。以全球趨勢來說,回到都會集居,去私人機動車輛使用率,是我輩不得不面對的。要城市宜居,就不能不解決這個問題。
歷史有太多昨是今非。梁思成大概沒想過他會被文革,也大概沒想到他最後還是被平反,推崇他維護中國建築傳統的理念;斯坦因要擺脫壅塞舊歐洲的居然是美國夢魘解藥;禁摩與專制中國會劃上等號...。還有,腳踏車繞一圈,夕陽工業變希望產業,被先進宜居城市擦亮的竟然是交通工具這樸實無華的面貌。你是不勝唏噓?還是萬分期待?
20131231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