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1
大林電廠之役 The battle of Dalin coal power plant
『最後環保署長沈世宏提議動用不記名表決,本來有環委對表決有疑慮,但沈說,「我在台北市都是用表決的」。』
最後結果7票對6票,1票棄權,只通過大林蒲電廠兩機組更新案,願賭服輸(他們本來就想蠻幹,結果居然出乎意料)。雖然不知道環委們怎麼投,但可以根據這些報導,來看環評會發生什麼事?什麼人說了什麼話?我把個人印象深刻的幾段整理下來,藍字是來自於上一篇的意見欄的相關新聞連結,灰白字是我的感想:
『最後審查小組決議「兩案併陳」送環評大會。高雄市環保局代局長劉俊一、科長林燦銘幾度計較一定要處理二氧化碳問題。但最後主席范光龍卻只表示,「你們的意見我會表達」。--第5次環評
審查從頭到尾避談大林電廠爆增的二氧化碳,高雄市議員吳益政甚至當場指著台電,「我們議會全數跟你抗爭到底」。但有委員卻以「二氧化碳並非空氣汙染物為由」,認為不應管制。
台電表示,二氧化碳減量優先在國內買,不足再到國外買,但買碳權的費用要加在電費內,電價要提高,由全民埋單。沈世宏立刻接口,「對對對,提高電價合理,這樣大家才會節約用電。』
二氧化碳已經被確認是地球暖化的元兇,居然可以大言不慚『二氧化碳並非空氣汙染物為由,認為不應管制』。如果不是污染物,如果台灣可以不理會國際,那麼他們為何還建議『境外經營碳權抵換大林電廠爆增的二氧化碳』等方式來折抵?他的意思是不是:「高雄多一點污染沒關係啦!去中國種樹就可以補回來,反正都是一家人」?而且還是花人民自己的錢去買碳權呢!一方面要增加發電量,另一方面電費又要貴,說是可以節約用電。高雄人還要苦果自己嚐。
他們是白癡還是我們是白癡?
『環評委員顧洋表示,只要台電增加洗掃街公里數,應支持給4座機組。環委陳鎮東說,如只給2座機組台電不會接受,舊機組汙染更大,他也支持應依台電所求,同意4座火力電廠更新案。』
啊哈,這是這次環評中台電提出最有「創意」的折抵污染辦法—買掃街車掃掉在路上的懸浮微粒。幾台掃街車?兩台!好,給你一千台,每隔幾分鐘掃遍高高屏所有街道,那有沒有改變污染的事實?上面是大林蒲火力發電廠附近的衛星雲圖,白線是馬路,比例有多少很清楚。掉到其他地方的不算污染?吃到胃裡的、吸到肺裡的也不算?我哪管你台電能不能接受,你會不會問殺人犯讓法律制裁他能不能接受?
『台電發言人杜悅元表示,原本四部機組搭配設計污染物減量計畫,現在只蓋二部,基於成本考量,將以污染不增量為原則,恐怕就無法減半。』
我一直在揣測杜悅元的意思是什麼?怎會四部燃煤機比兩部更可以達到污染減半的要求?!難道純粹只是見笑轉生氣,氣到話隨便亂說?會不會是因為買三送一?預算一樣花四台的錢,所以台電可以更有空間來做一些配合?兩台就巴巴實實,沒賺頭所以蔥也不用送了?還是因為兩部發電量不夠,所以要用其他更昂貴的發電機組來彌補?這又引發兩個問題:
一是那為何燃煤機組比較便宜?是不是快被禁用的東西,全世界賣不掉所以賣來台灣?
二是電真的不夠用嗎?中國已經是世界工廠,台灣本來就不用跟他們搶低成本的工業,應該發展量少質高的精緻工業才對,那真的不需要那麼多電啊!
『李永得說,高雄在舉辦世運後,台電又要給我們燃煤電廠,「我要用很難聽的字眼,那是台電在強暴高雄市民,而且是在談強暴2次還4次。」
為了說服李永得,沈世宏說,即使環評通過4座機組,「但決定之後,高雄市還是有權利。」』
李永得還說︰「如果四組都通過,市府會用各種方式,讓一組都蓋不起來。」,以副市長之姿,當然是比較沒「有品」。但是,我給你鼓鼓掌!如果真要抗爭,我會跟你上街頭!
而沈世宏的說法會讓我猜想:你就讓我們通過四機組好交差,之後你們要怎麼搞是你們的事。好深奧啊!所以,我又不禁又這樣想:你們通過兩組,高雄市也一樣可以讓一組都蓋不起來。是不是這個意思?好像又喝了一瓶蠻牛或能量In,來吧!感到精力充沛...
『郭鴻裕表示,「大林電廠是國土規畫的問題」,如果有人提議要在台北關渡平原蓋燃媒電廠,那是天大的事。高雄汙染密集,本來應該要往外移的(指燃煤電廠),現2部機組已經是妥協了。
環評委員林素貞奮戰到最後一刻,與沈世宏、以及政府機關代表幾度交鋒,毫不退讓。她說,世運期間她竟然在後勁看到藍空,印象深刻,「在高雄有藍空根本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但我看到了。」她說,因為世運期間台電等汙染源降載,「高雄人的心願是發展綠色城市,應給高雄一個機會。」
20多位環保記者不顧截稿時間一起守候到最後,聽到表決結果,呼聲響起,共同見證這個歷史時刻。你或許不明白,為何環保記者如此動情?我想是,環保戰役總是輸的多、贏得少,再怎麼微小的勝利,都足以鼓動人心。』
郭委員理性陳述,真的是公道話!林委員,不知道你有沒有感動了其他委員,以致終於逆轉勝?不過,我們都被你感動,謝謝!
當然,地球公民協會李根政等環保團體,長期關注高雄污染問題,奮戰兩年餘,終於做出具體貢獻,值得另篇分享。
20090728
卑微的一等市民 Low end first class citizen
世運才歡喜、驕傲個幾天,高雄人,馬上就被出賣。唉...
你知道嗎?不管騎車的人多麼滿心歡喜的推廣單車,要大家多騎車上路,能省則省一點碳排放量,台電馬上要在高雄多排放1,079萬噸二氧化碳。環評就要通過(上下交相賊,以中國話說),高雄人你能奈何?
台電大林蒲電廠藉由更換舊機組,一下子擴增發電量為320萬瓩,比核四廠發的電還多,嚇人吧!而且全部都是燃煤機組,高雄人將有吸不完的CO2及懸浮微粒。而且,台電打著「全國總排放量減少」、「可以到大陸種樹償還碳債」的說詞,這種話可以耗咕?只因為高污染產業早就在高雄!?只因為高雄港的方便!?那台北不是也有台北港?
不給錢、扯後腿,雞歪來雞歪去(還有臉硬灌「聾疼」的名在主場館),歸功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及志工,高雄還是可以熱情地辦史上最成功的世運,一個「中華民國」的臉也沒有丟。您知道嗎?世運主辦期間,由於拜託台電、中油等高污染產業排休,高雄的空氣品質馬上提升到宜蘭等級。高雄人又不是要所有高污染產業立刻滾蛋,只是不要再繼續增加,能夠逐年減低污染,這是卑微的訴求吧!高雄人犧牲太久了吧!
這可不是特定政營的運動,今晚地球公民協會辦的燭光晚會,不分黨派一致反對(現場發言的議員藍綠比是2:1)。大家都要用電,但是這個燃煤發電更新計畫卻是獨害高雄,讓高雄人均碳排放量永保世界第一。
幸福感、光榮感,高雄人初嚐一等市民的甜美,但,高雄是不是一個怡人的友善城市卻非高雄人可以決定,你吞得下去?
所以,有何後續發展還不知道,但是個人可做的是:多關心這個議題;隨手拔插頭、節約用電(讓台電不能以缺電來恐嚇);多騎車上路,這個說太多了吧!請力行。個人不能代表車隊,不過以後我排的活動儘量不開車...。不就是盡個人棉薄之力吧!
更多地球公民協會相關訊息
我還有其他感想...
20090718
GT黃金賽贏家 The Winner of GT Golden Race Taiwan
ㄚ娘喂啊!系我啦!贏得GT黃金車...
這次GT盃鳳山水庫挑戰賽賽前團體練習過三次,還有人偷去練無數次,是因為這台全世界20台,台灣唯一一台的GT黃金車嗎(這是GT Golden Race系列賽的台灣站)?
還是不了解台灣站為何選在鳳山水庫?就是大坪頂,林園高中張教練一手打造的場地,也算是我們主場。好吧!既然一開始氣就往我們這邊靠,那就盡人事,尋求衛冕M40組,好有抽籤的資格。不過,我是不大相信我的籤運,所以別太在意,儘量就是了!
去年下雨,喜歡玩泥巴的我們車隊成績不錯,今年祈雨也真的下了,好像氣就一直集過來...。抽籤時,主持人吊大家胃口,先說是XC組,好,機率又大了一倍;然後主持人停了一下,但是有人在旁邊看到打Pass,耀德已經興奮到不行,說那兩個輪子是我的了...。我還是不信,結果,還真的是M40組的第一名贏回家。
那就是我!(車隊記錄)
20090715
20090706
單車道嘗試錯誤Try and Error of Bike Way
「澄清湖環湖自行車道」的爭議又有續集。第二次改進會議還是被邀請,上次缺席,這次在烈日下搬完近四百箱到貨,勉強趕得上會議。
其實會議中誰是誰我都搞不清楚,鄉公所事責單位以及設計單位列席,依例解釋一下當初設計原由以及部份修改進程;主持人及處長雖然是上級機關,但也都十分客氣,要大家不要當個案處理,應該是單車道的整體改進意見,只不過這是最新的案例...。
儘管該車道設置之後兩個月內發生六起交通事故、高燈撞斷兩根,並有多起投訴...。事責與設計單位宣稱:「法律上沒有問題,設計也都符合規範」。而「以工程來解決工程問題」,「修改而不撤除」,「關於景觀的問題則堅持」,則是我聽起來他們的態度。
會議中主要的爭議是:在環湖路的最狹隘部份仍然以路沿枕木「實體區隔」出車道,由於車道僅寬135公分,扣掉安全淨空其實只有85公分,並不符合單車道設計規範。由於太過狹隘,騎在上面容易塞車,要是有行人走在裡面,那更是行不得也。所以很多騎士寧可騎在外面與其他車輛爭道,關於這點,他們還是強調這是休閒車道,騎士可以選擇不騎在裡面。但是原本會更安全啊!為什麼設計不當卻要騎士受懲罰?也造成其他用路人不滿。
雖然可以理解事責/設計單位如果拆除這些路沿枕木,會有自打嘴巴以及考核的問題。但是擺著或是如他們所提「彩繪以提高辨識度」的改進方法並不會解決問題,一直都會面臨被投訴甚至國賠的案件,真的要等到發生誰也扛不起的事故?
這當然不是個案的問題,而是所有單車「專用道」的問題。認為單車道一定可以讓人舒服又安全的騎車根本是錯誤的觀念!或者應該說,認為廣建單車道是拉風德政也根本是誤會一場!
如果用路人相互尊重、大讓小,且都各自具備一定的上路能力,加上法規確立,指標號誌清楚,那麼任一條馬路都是自行車道。休閒型自行車道如果要設立,不能光滿足單車族的需要,行人等其他用路人要一併考量。不然,如果十年後流行直排輪,那是不是要重新興建「直排輪車道」?
20090701
單車道到不了我要去的地方 Bike way going to nowhere
最近幾個場合牽涉到單車道的問題,或自行車道、腳踏車道都好。原是本著「站高山看馬相踢」的消極立場,單車正熱,到底和我沒有密切相關,正如洪川說的:「單車道到不了我要去的地方」。單車道的問題說過好多次了,看著新近提出的問題,還真是熱鍋炒冷飯。
不過,好像躲也躲不掉了,台北千里步道正在論戰單車道的根本爭議(紅白大對抗),我被列入紅隊(反對單車道)代表,發了一點感言:
啊哈,有趣!剛好昨天看到關於愛爾蘭獨立的電影(從中間看,不知片名),片中最後分裂的兩黨共同的敵人應該是英國,為了理念不同(電影中指涉其實是私慾)結果互相殘殺...
嘉文說的是,雖然我掛在紅隊,看到小朋友騎車上路,我也會覺得應該要有單車道比較好。應該不是反對單車道,而是單車道的用途、形式、做法應該要界定一下。如果是從馬路中縮減汽/機車道而改設的單車道,或是藉由城市更新的建設如捷運沿線、鐵路地下化而重劃出單車道,當然多多益善啊!這是共識吧!至於從人行道中、綠帶公園等無中生有的,各位大大自行判斷吧!
不過,還是分享一下紅隊的我的心情:
我是怪咖?還是只因為我是Heavy User?我到哪裡都想騎車,每天願意單車通勤的里程是單程20公里以內,如果超過20公里,可能就不會每天騎。難道我要去的地方一定有單車道?如果有,我騎在單車道上所花的時間與體力,和一般馬路相比差多少?
有沒有單車道跟我的關係比較小,我比較關心上一般馬路會不會有問題,例如時速超過15公里會不會被開罰單?在馬路上被駕駛惡意驅逐...?
如果每個人都實際上路一陣子,會不會更有共識?非常卑微的感想..
不過即使不想和白隊(認為廣建自行車道才能達成目標)正面交戰,因為他們是主流意見,不成比例,打不起來。而紅隊裡也沒有共識呢!
而倉庫自行車學校要體檢高雄自行車道,我話多了點,沒有唱反調的意思,只是我還是會覺得:從期待自行車道到反對自行車道,是一段啟蒙的過程。真正的問題還沒出現,因為大家都還沒有通勤上路,騎車還只是休閒或運動。
最近有個新建自行車道的案例,可以拿來分享,那就是「澄清湖環湖自行車道」。澄清湖是高雄近郊熱門單車路線,尤其是晚上,很多人喜歡環湖繞一圈,到底是公部門想要服務鄉親還是其他什麼原因,近期就蓋了自行車道,有次經過,隨手照了相,寫了篇感想,把連結寄給高雄縣政府看,他們再轉給負責工程的鄉公所,然後自由時報記者想要報導,再去現場會勘...。過一陣子,我收到高雄縣政府的開會通知,要我列席該自行車道的改進會議。
果然事前擔心的發生了,因為自行車道的行進障礙如不平、路燈座突起、狹窄等問題,讓很多騎士不會騎在自行車道內,反而更在被限縮的一般車道上與其他車輛爭道,險象環生;而責屬單位則說明這是休閒用途的車道,不適合快速騎乘。即使如此,假日親子在裡面塞車時一樣有安全問題,況且大貝湖路出口端,車道就憑空消失了呢!(因為工程標案範圍之外的,他們不管)
有邊界、一定範圍的半封閉型自行車道,要多長、多寬才夠?平時沒人用,假日塞車,這是合理的嗎?不管什麼理由,無限增設自行車道,如果是限縮其他車輛的空間還可以接受(先進城市皆是如此),如果是用到行人、公園綠帶等其他的空間呢?
蓋了自行車「專用道」,那你為什麼還要騎在自行車道之外?!單車族是啞巴吃黃蓮,非單車族則認為單車族太超過。這是硬性區隔的「專用道」的根本爭議之一,不要等到爭議發生的時候才來檢討,這條環湖自行車道還聽說要拆掉呢!道路可以共享,畫線分道是有一些空間可跨越,彈性運用,彼此空間更大、更安全!
解決之道早就存在了,就是街道巷弄等一般道路,空間充裕、四通八達,如果少開車,多步行、搭大眾交通工具、騎單車,那更是方便愉悅,根本不須再擴建,甚至可以縮減路幅增加公園綠帶。馬路無論鋪面、動線、視線都很優越,都是很棒的自行車道,有問題的只是配置和其他用路人的心態。危險嗎?開車需要學習且有執照,騎車也可以經過學習且認證(學校系統可以做得到),具備一定程度的單車能力就可以上路,其危險性和任何交通工具都差不多。
至於車友說:「自行車道比較漂亮,有景點,騎起來比較舒服」,但請問自行車道之前有沒有路?可不可以用其他方式到達?我所體驗到最棒的騎乘經驗都不是在自行車道上,難怪洪川的「單車道到不了我要去的地方」我是再同意不過了,而且不僅只我...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