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9

蟻行YouBike


要幫微笑單車講講話(不是那個微笑單車),是這個YouBike,大家應該也不會搞錯…

趁上台北喬車展攤位時去拜訪了阿綸,利用捷運、也在公館一帶逛了一下。人行道被時而竄出的YouBike...,啊!不只啦,各種腳踏車在人行道上東鑽西繞,甚至也騎進騎樓。不能說是刻意在人潮間衝撞出行進路線,倒像是蟻行,蠻卑微的,我覺得...。

輿論很多不站在YouBike這邊我知道,像這新聞片段,只有計程車的片面行車紀錄,對錯先不論,媒體顯然就把單車騎士先鞭一頓再說...。他只是恰巧騎YouBike而已啊!還有摔車保險的問題,真的不能要求媒人包生子...

先前劉克襄老師不是也寫過一篇關於YouBike的文章?那也不是YouBike的錯,是騎的人的行為,包括其他非YouBike騎士。不過,劉老師或許想責成台灣目前規模最大的公共單車系統,冀其發揮推衍的效用,讓城市更慢行悠活,苦口婆心,也是美事。

YouBike,你是要蟻行蝸居?還是要御風上路?

回到馬路上騎吧!早就說拿來當範本的日本人行道變通騎車已經改回正道,歐美先進城市已經幾乎沒有人行/自行車共用的委屈了!

如果是13歲以下小朋友或70歲以上老朋友或有特殊狀況(依日本例),人行道也不是硬性都不能騎。其他,都有能力也應在馬路上騎車(如果沒有分隔型的自行車道),剩下的是政府的責任,讓大家可以安全的上路騎車。YouBike大大幫幫忙!有關單位幫幫忙!

P.S. YouBike租還與管理系統真的是世界級,相對的比較先行的高雄C-Bike就有點落漆,租還太費時...。還有,公共自行車系統如YouBike,之所以承受比較多責難,正因為它的效用。陣痛要熬過去,大家加油!回到馬路上騎車,越多人上路越安全也越方便!

20141117

單車上路安全又一章 Cycling safety XYZ


臉書的問題就是資訊稍縱即逝,沒營養的一堆,想找的又找不到...。都忘了是從哪裡看到本文:Boardman: Why I didn't wear a helmet on BBC Breakfast,幸好用關鍵字" helmet, cycling"從網海裡找了回來…

之前不認識這個人,也不知道他有個人單車品牌。Chris Boardman,他應該是英國除了霍伊爵士(Chris Hoy)、盤哥(Mark Cavendish)與佛洛姆(Chris Froome)之外另一位英雄。左圖符合他的形象,但是右圖卻讓英國人抓狂!不是右邊的他比較帥嗎?(話說叫Chris的英國人怎那麼會騎車?)

事件起因應該是這個BBC Breakfast早餐新聞的片段,只因他在這個講單車安全的片段中沒有載安全帽與穿反光背心,就被抨擊不良示範,叫他白癡,虧他還分享五大安全上路要訣…

他的回應就請看第一段的原文連結,文中提到的荷蘭單車尖峰時間影片值得一看…。這個號稱最單車友善的國度,影片中可有看到戴安全帽的人?



這件事雖然遠在天邊,但上下有心要推單車友善且都要通勤的近在眼前,我是完全同意他的說法,若有上媒體的機會,我也一定要帥帥地平常穿著上路。上次說的「佔中論」就是他說的五大安全上路祕訣之一:穩住你的路權(別騎太靠邊而讓車子有機會壓迫)。其他四項應該是:規劃通勤路線、路口及圓環要特別注意、遵守號誌/法規並正確比手勢、別騎進車子內側/離大車遠一點...(謝謝Miles的聽寫)。

大家雞蛋裡挑骨頭的安全帽以及反光車衣問題,甚至不在他的十大安全上路要訣裡面。我想他上電視刻意不戴安全帽(這在美、英、德等國特別強調)是有用意的...。一如推單車友善,自行車道不是唯一要件一樣。安全帽、反光衣等人身安全裝備,都只是個人方面的小事。真正要關心的是,你的城市或政府單位如何讓大家願意(更厲害的是喜歡)單車上路?

再看這篇吧!The best thing about a bike-friendly city isn't the bikes- it's the city. 一個單車友善城市最厲害的不是單車,而是城市本身

P.S.發現一個老學究網站:Bicycle Safety,頭一句話也是:「Wearing a helmet will do absolutely nothing to prevent you from getting hit by a car.戴安全帽完全不會防止你不被車撞上」

20141102

Noway Anyway—紐約紐約

「Give me such shows— give me the streets of Manhattan!
給我這樣的節目—給我曼哈頓街頭!」 — Walt Whitman 華特·惠特曼

每個旅人都有Culture Shock
英國友人Miles曾說,第一次到紐約的震撼,比到文化差異更大的香港還要大很多。我有點懂,第一次到檳城,光是一間華人雜貨店,就讓我腦波超頻,急於比對異同間的曖昧。而紐約,我老弟首次拜訪還特定去聽Yo La Tengo現場,帶回來親簽專輯給我的紐約,大失血多出來的行程,一定要來啃一下大蘋果。
降落在可說「落魄」的甘迺迪國際機場,搭地鐵進市區,大片移民之城從兩邊窗戶開展,有色Yo青少年與NYPD…哦…是地鐵警察在月台捉迷藏。轉搭兩線地鐵,進入康尼島(Coney Island),走路去找我訂的民宿。老舊又吵雜的鋼構高架地鐵、地鐵站外長草與陳年垃圾,街上發臭的廚餘污水,看不懂的招牌(非英文)…。所以,我要儘快騎上腳踏車,扭轉紐約給我的第一印象!

紐約公共單車或租車
從負分開始的紐約,嘗試租公共單車,又讓我扣掉一些分數。你知道紐約公共單車只吃萬事達卡?我出發前看了好多介紹,就是沒提到這一點。特地打電話去問,如果沒有Master Card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租用?服務人員以愛莫能助回答,搞不好她遠在印度某處,不可能跟你講怎麼辦…。
紐約的公共單車和地鐵的價差,剛好跟倫敦相反。基本上,在紐約搭地鐵很便宜,公共單車算貴;倫敦則地鐵貴,使用公共單車是首選。至於租車站密集度與分佈情形,倫敦也略勝,紐約目前只在曼哈頓區和對岸的布魯克林區(部分)才有公共單車,但只要是有的區域,密集度就還算不錯。
只有VISA卡的我,就只好去租私人單車了,這在觀光區如布魯克林橋(Brooklyn Br)附近或中央公園都可以租到,不難,只是比較貴,一天從19美元起(24H過夜則44美元起)。

紐約綠園道單車行
紐約也不能免俗,在藍帶或綠帶上都有自行車道。我先在中央公園租了跨日單車(24H),雖然中央公園夠大夠有歷史,在公園內騎單車實在不是我的菜,反正直到明天還車,我是一路騎到底,包括來回我住的25公里之外的康尼島。
如果從中央公園往西切,就會來到哈德遜河畔公園的自行車道,對,就是你如果當天在這邊騎單車,就會剛好目睹索倫伯格機長把全美航空1549班機安全迫降哈德遜河的奇蹟。沿著哈德遜河綠園道(Hudson River Greenway)的自行車道,往南就可以到無畏號航母、號數碼頭遊憩點、克林頓(Clinton)古堡、往自由女神像渡輪所在的巴特里公園,以及附近那隻銅臭牛。一直到布魯克林橋、曼哈頓橋(Manhattan Br),繞到東河(East River)畔往北…。
而兩條歷史大橋都有自行車道,不騎上去就枉來紐約了。常看到影劇場景與他人照片中的這兩條橋,真正騎上來之後,真是無比的巨大與斑駁的歷史感,就此紐約一舉變成正分。布魯克林是石造橋墩,有絡繹不絕走路的觀光客;鐵橋墩的曼哈頓橋比較生活化,單車騎士比較多利用。我刻意或非刻意往來兩座橋樑,各具特色與美感,這才是跨海大橋啊!

過橋之後往南穿過布魯克林,較大都會性格(對比洋基隊)。我基本上沿著海洋公園道(Ocean Parkway)的綠帶自行車道往南,約五、六公里之後已是郊外住宅區,從猶太教區、變成東歐/蘇聯移民區,也越來越破舊。約20公里來到底的康尼島(雜誌上我寫錯),幾乎是東歐移民城,一整個破舊並有餿水味的社區。但是一兩天後,其實還算樸實可愛,東西便宜,Deli商店什麼都賣,包括填飽你的任一餐。我住的民宿也算友善舒適,有問題到樓下找主人都可獲得解答(到目前為止,還沒住過不滿意的民宿)。
到以往是渡假聖地的海灘走走,也許是季節不對,招牌的遊樂設施大多沒有營業,如「月神遊樂公園Luna Park」,沒有兒童、不動的遊樂設施就是怪,雖然帶小朋友來的大人通常玩得更瘋。但這裡還是留有一些特色,例如每年舉辦吃熱狗大賽的Nathan's熱狗本店。

紐約街頭單車漫遊
對於第一次來訪,紐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從布魯克林騎車跨布魯可林橋進入世界「邪惡」中樞的經貿區(Financial District),儘管從新聞/影片中已經見過太多次,又高又窄的天際線仍是十分誇張。光是視線上下掃瞄就令人覺得緊張,這些高樓大廈都算得上古蹟,摩天大樓的鼻祖;相對的,幾乎雙線以內街道顯得狹窄異常。如果不想只在紐約綠園道騎車,那就跟我來一趟紐約街頭漫遊吧!
下布魯克林橋(自行車道)順著右轉進入中央街(Centre St),如果不進經貿區,經過高等法院(對面公園有公共單車租車站)右轉可以到中國城區(Chinatown)。在Chambers St左轉、再左轉百老匯大街(Broadway)南向單行道就可進入世貿區,看到三一教堂(Trinity Ch),對面的小巷子就是…別懷疑…華爾街(Wall St)。這附近可騎車,但十分擁擠,搭地鐵步行比較適合。911後的世貿雙塔附近,氣氛的確是嚴肅的,不知是否因此?經貿區也整個感覺灰灰蒙蒙的。

若進入中國城則明顯活潑很多,順著包厘街(Bowery)往北,注意指標有引道上曼哈頓橋可以回到布魯克林區。繼續直走接Broome St,右轉碰到的公園,是紐約鐵馬球的中心,我在這邊渡過愉快的午后時光,「打馬球的都是好人」 這句話真是不會錯! 繼續Broome St遇王子街(Prince St)左轉,是舒適的單車小街。接到西百老匯街右轉往北,就會到值得一停的華盛頓廣場公園(Washington Square Pk),公園內經常有即興表演,很多人在附近買了街頭美食就在這裡吃東西、養精蓄銳。
從此以北,就是曼哈頓著名的數字街道系統,南北向稱大道(Avenue),東西則叫街(Street)。大道與街多是單行道,例如單數大道往南/雙數往北,單數街往西/雙數往東。曼哈頓島上有無數的朝聖地、餐廳、此生無憾打卡點、行家寶店、博物館/美術館…,就藏在這些數字街道中。例如未成名的Patti Smith吃不起他們龍蝦的El Quijote餐廳,仍在23街已歇業的雀兒喜飯店(Hotel Chelsea)旁。

變身的時代廣場與街道
時代廣場有多偉大?多少人夢寐的新年倒數計時聖地。百聞不如一見,啊!只有廣告LED燈牆夠嚇人,腹地面積真是小得可憐。它不是真的廣場,只不過是斜的百老匯街與第七大道交夾的三角窗(歹勢!我是來了才知道),人車雜沓的言過其實逛街集散點。
不過,塞車與擁擠的狀況正在改變中,紐約自從2007年開始改造街道,把一些街道或停車場改成臨時的休憩空間,時代廣場就是拿來開刀的地方。一開始只是用隔欄或角錐在馬路上圍出空間,然後擺上椅子、陽傘之類的,馬上就改變的時代廣場的面貌。結果更多人來遊憩,附近商店進帳更多,交通反而因此更好。等我來到時代廣場時,因為試辦太成功,正在進行永久的的改造工程,以後的時代廣場就會實至名歸,而非以前的道路夾角空間。不只是時代廣場,紐約目前正廣泛地進行街道改造,漫遊途中經常可以看到這些被創造出來的街頭休憩點。

除了馬路,紐約當局也動了鐵道的主意。在第十大道旁,從13到30街之間有一條原本已經廢棄的「高線High Line鐵道」。與其拆除,只花很少的經費,就把整條高架鐵道變成一個大花圃。創造了一個新舊並存、鐵軌與花草的奇異空間,居民或遊客無不歡迎。
一個怡人的城市都不約而同地限縮道路空間,或努力創造綠帶或休憩空間,鼓勵步行、騎單車或搭大眾交通系統。所以我沒強調的事實是,紐約已經是個單車友善城市,不管路上有沒有自行車道、共用道,怎麼騎都通的。

紐約紐約
紐約是個喧囂的都會。每每火車經過高架鐵道發出的鏗鏘火花,遊客如我當然不會當鄉愁;汽車喇叭與公務哇哇警示聲充斥街頭,還拌雜沒耐性紐約客交通衝突的開窗咒罵聲,特別是一個黃種人對白人的祖宗八代請安,還真是在地現世報。
紐約當然有另一面。隨便一間巷子內的咖啡店,你用點啊點膏藥的方式,就吃到滿分融合料理有機早餐;在經貿區的周末午后,有人在彩繪人行道,無來由的電音街頭趴,扮裝女王就這麼巡街,正要開始尋歡作樂;華盛頓廣場公園,起碼五組街頭藝人,民謠、藍調、打擊、爵士…,要聽哪一場?;或者買票進場,千元台幣可以喝兩杯啤酒聽一場高水準室內樂;即使最破敗的B線地鐵,老人一把吉他就把他的心肝唱給你聽…
說也奇怪,到最後,從瑞士回來,天堂風景已淡然,失禮的待客之道卻越陳越苦。而紐約,始於髒亂與吵雜的印象,我竟沒有遭受不愉快的問答或服務。紐約的豐富多樣,美式自由平等,從容的不客氣,隨處的音樂與美感…。即使想要苛刻一些,還是得承認,紐約是美國少數適合旅遊的目的地之一。而這顆大蘋果,我才剛淺淺咬了一口!

紐約單車地圖


(影片中「曼哈頓橋Manhattan Br」誤植成「華盛頓橋」)

--樂活單車No44,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