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2

Noway Anyway—紐約紐約

「Give me such shows— give me the streets of Manhattan!
給我這樣的節目—給我曼哈頓街頭!」 — Walt Whitman 華特·惠特曼

每個旅人都有Culture Shock
英國友人Miles曾說,第一次到紐約的震撼,比到文化差異更大的香港還要大很多。我有點懂,第一次到檳城,光是一間華人雜貨店,就讓我腦波超頻,急於比對異同間的曖昧。而紐約,我老弟首次拜訪還特定去聽Yo La Tengo現場,帶回來親簽專輯給我的紐約,大失血多出來的行程,一定要來啃一下大蘋果。
降落在可說「落魄」的甘迺迪國際機場,搭地鐵進市區,大片移民之城從兩邊窗戶開展,有色Yo青少年與NYPD…哦…是地鐵警察在月台捉迷藏。轉搭兩線地鐵,進入康尼島(Coney Island),走路去找我訂的民宿。老舊又吵雜的鋼構高架地鐵、地鐵站外長草與陳年垃圾,街上發臭的廚餘污水,看不懂的招牌(非英文)…。所以,我要儘快騎上腳踏車,扭轉紐約給我的第一印象!

紐約公共單車或租車
從負分開始的紐約,嘗試租公共單車,又讓我扣掉一些分數。你知道紐約公共單車只吃萬事達卡?我出發前看了好多介紹,就是沒提到這一點。特地打電話去問,如果沒有Master Card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租用?服務人員以愛莫能助回答,搞不好她遠在印度某處,不可能跟你講怎麼辦…。
紐約的公共單車和地鐵的價差,剛好跟倫敦相反。基本上,在紐約搭地鐵很便宜,公共單車算貴;倫敦則地鐵貴,使用公共單車是首選。至於租車站密集度與分佈情形,倫敦也略勝,紐約目前只在曼哈頓區和對岸的布魯克林區(部分)才有公共單車,但只要是有的區域,密集度就還算不錯。
只有VISA卡的我,就只好去租私人單車了,這在觀光區如布魯克林橋(Brooklyn Br)附近或中央公園都可以租到,不難,只是比較貴,一天從19美元起(24H過夜則44美元起)。

紐約綠園道單車行
紐約也不能免俗,在藍帶或綠帶上都有自行車道。我先在中央公園租了跨日單車(24H),雖然中央公園夠大夠有歷史,在公園內騎單車實在不是我的菜,反正直到明天還車,我是一路騎到底,包括來回我住的25公里之外的康尼島。
如果從中央公園往西切,就會來到哈德遜河畔公園的自行車道,對,就是你如果當天在這邊騎單車,就會剛好目睹索倫伯格機長把全美航空1549班機安全迫降哈德遜河的奇蹟。沿著哈德遜河綠園道(Hudson River Greenway)的自行車道,往南就可以到無畏號航母、號數碼頭遊憩點、克林頓(Clinton)古堡、往自由女神像渡輪所在的巴特里公園,以及附近那隻銅臭牛。一直到布魯克林橋、曼哈頓橋(Manhattan Br),繞到東河(East River)畔往北…。
而兩條歷史大橋都有自行車道,不騎上去就枉來紐約了。常看到影劇場景與他人照片中的這兩條橋,真正騎上來之後,真是無比的巨大與斑駁的歷史感,就此紐約一舉變成正分。布魯克林是石造橋墩,有絡繹不絕走路的觀光客;鐵橋墩的曼哈頓橋比較生活化,單車騎士比較多利用。我刻意或非刻意往來兩座橋樑,各具特色與美感,這才是跨海大橋啊!

過橋之後往南穿過布魯克林,較大都會性格(對比洋基隊)。我基本上沿著海洋公園道(Ocean Parkway)的綠帶自行車道往南,約五、六公里之後已是郊外住宅區,從猶太教區、變成東歐/蘇聯移民區,也越來越破舊。約20公里來到底的康尼島(雜誌上我寫錯),幾乎是東歐移民城,一整個破舊並有餿水味的社區。但是一兩天後,其實還算樸實可愛,東西便宜,Deli商店什麼都賣,包括填飽你的任一餐。我住的民宿也算友善舒適,有問題到樓下找主人都可獲得解答(到目前為止,還沒住過不滿意的民宿)。
到以往是渡假聖地的海灘走走,也許是季節不對,招牌的遊樂設施大多沒有營業,如「月神遊樂公園Luna Park」,沒有兒童、不動的遊樂設施就是怪,雖然帶小朋友來的大人通常玩得更瘋。但這裡還是留有一些特色,例如每年舉辦吃熱狗大賽的Nathan's熱狗本店。

紐約街頭單車漫遊
對於第一次來訪,紐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從布魯克林騎車跨布魯可林橋進入世界「邪惡」中樞的經貿區(Financial District),儘管從新聞/影片中已經見過太多次,又高又窄的天際線仍是十分誇張。光是視線上下掃瞄就令人覺得緊張,這些高樓大廈都算得上古蹟,摩天大樓的鼻祖;相對的,幾乎雙線以內街道顯得狹窄異常。如果不想只在紐約綠園道騎車,那就跟我來一趟紐約街頭漫遊吧!
下布魯克林橋(自行車道)順著右轉進入中央街(Centre St),如果不進經貿區,經過高等法院(對面公園有公共單車租車站)右轉可以到中國城區(Chinatown)。在Chambers St左轉、再左轉百老匯大街(Broadway)南向單行道就可進入世貿區,看到三一教堂(Trinity Ch),對面的小巷子就是…別懷疑…華爾街(Wall St)。這附近可騎車,但十分擁擠,搭地鐵步行比較適合。911後的世貿雙塔附近,氣氛的確是嚴肅的,不知是否因此?經貿區也整個感覺灰灰蒙蒙的。

若進入中國城則明顯活潑很多,順著包厘街(Bowery)往北,注意指標有引道上曼哈頓橋可以回到布魯克林區。繼續直走接Broome St,右轉碰到的公園,是紐約鐵馬球的中心,我在這邊渡過愉快的午后時光,「打馬球的都是好人」 這句話真是不會錯! 繼續Broome St遇王子街(Prince St)左轉,是舒適的單車小街。接到西百老匯街右轉往北,就會到值得一停的華盛頓廣場公園(Washington Square Pk),公園內經常有即興表演,很多人在附近買了街頭美食就在這裡吃東西、養精蓄銳。
從此以北,就是曼哈頓著名的數字街道系統,南北向稱大道(Avenue),東西則叫街(Street)。大道與街多是單行道,例如單數大道往南/雙數往北,單數街往西/雙數往東。曼哈頓島上有無數的朝聖地、餐廳、此生無憾打卡點、行家寶店、博物館/美術館…,就藏在這些數字街道中。例如未成名的Patti Smith吃不起他們龍蝦的El Quijote餐廳,仍在23街已歇業的雀兒喜飯店(Hotel Chelsea)旁。

變身的時代廣場與街道
時代廣場有多偉大?多少人夢寐的新年倒數計時聖地。百聞不如一見,啊!只有廣告LED燈牆夠嚇人,腹地面積真是小得可憐。它不是真的廣場,只不過是斜的百老匯街與第七大道交夾的三角窗(歹勢!我是來了才知道),人車雜沓的言過其實逛街集散點。
不過,塞車與擁擠的狀況正在改變中,紐約自從2007年開始改造街道,把一些街道或停車場改成臨時的休憩空間,時代廣場就是拿來開刀的地方。一開始只是用隔欄或角錐在馬路上圍出空間,然後擺上椅子、陽傘之類的,馬上就改變的時代廣場的面貌。結果更多人來遊憩,附近商店進帳更多,交通反而因此更好。等我來到時代廣場時,因為試辦太成功,正在進行永久的的改造工程,以後的時代廣場就會實至名歸,而非以前的道路夾角空間。不只是時代廣場,紐約目前正廣泛地進行街道改造,漫遊途中經常可以看到這些被創造出來的街頭休憩點。

除了馬路,紐約當局也動了鐵道的主意。在第十大道旁,從13到30街之間有一條原本已經廢棄的「高線High Line鐵道」。與其拆除,只花很少的經費,就把整條高架鐵道變成一個大花圃。創造了一個新舊並存、鐵軌與花草的奇異空間,居民或遊客無不歡迎。
一個怡人的城市都不約而同地限縮道路空間,或努力創造綠帶或休憩空間,鼓勵步行、騎單車或搭大眾交通系統。所以我沒強調的事實是,紐約已經是個單車友善城市,不管路上有沒有自行車道、共用道,怎麼騎都通的。

紐約紐約
紐約是個喧囂的都會。每每火車經過高架鐵道發出的鏗鏘火花,遊客如我當然不會當鄉愁;汽車喇叭與公務哇哇警示聲充斥街頭,還拌雜沒耐性紐約客交通衝突的開窗咒罵聲,特別是一個黃種人對白人的祖宗八代請安,還真是在地現世報。
紐約當然有另一面。隨便一間巷子內的咖啡店,你用點啊點膏藥的方式,就吃到滿分融合料理有機早餐;在經貿區的周末午后,有人在彩繪人行道,無來由的電音街頭趴,扮裝女王就這麼巡街,正要開始尋歡作樂;華盛頓廣場公園,起碼五組街頭藝人,民謠、藍調、打擊、爵士…,要聽哪一場?;或者買票進場,千元台幣可以喝兩杯啤酒聽一場高水準室內樂;即使最破敗的B線地鐵,老人一把吉他就把他的心肝唱給你聽…
說也奇怪,到最後,從瑞士回來,天堂風景已淡然,失禮的待客之道卻越陳越苦。而紐約,始於髒亂與吵雜的印象,我竟沒有遭受不愉快的問答或服務。紐約的豐富多樣,美式自由平等,從容的不客氣,隨處的音樂與美感…。即使想要苛刻一些,還是得承認,紐約是美國少數適合旅遊的目的地之一。而這顆大蘋果,我才剛淺淺咬了一口!

紐約單車地圖


(影片中「曼哈頓橋Manhattan Br」誤植成「華盛頓橋」)

--樂活單車No44, 2014.08

沒有留言: